阿滴眾籌的紐時廣告被罵爆了! 原來設計師想的跟你不一樣

今天看到PTT、社團把這個廣告罵了一番,聶永貞的FB突然出現了一堆設計師(?)在噴,我們就可以看到在設計、廣告的知識其實並不是非常普及,也可以發現多數人對廣告的領域接觸是非常狹隘的,這邊就來談談我的想法。

多數人以為的廣告

傳統上或是大部分人常見的廣告就是走大標-副標-內文的模式,強調看一眼就吸引群眾閱讀,甚至是看完標題、圖之後就腦補完內容。

以鄉民的討論來說,就是在版面上寫「WHO 滾開!Taiwan can help」這麼明確、直白的內容,好處是看一眼就能接受到訊息,壞處在於讀者除非是非常有興趣,不然不會深入了解,可能過兩天就記憶模糊了。

這類型的文宣對於很有錢的大品牌來說是很有效益的,只要有錢不斷推廣,將品牌、情境建立連結以大幅曝光的方式植入讀者腦中,讓讀者不用花費太大的心力就能記住品牌。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什麼都很大,就可以強迫讀者去看,大腦是個很厲害的東西,如果潛意識判斷這是廣告,甚至會直接略過你真正想表達的東西。想想那些藝人代言廣告的口號標語,你是不是記不太起來呢?

設計師的廣告

有些設計師會考量了一個想法:「前面那種作法,讀者真的會記得或理解要傳遞的訊息嗎?」

常見會以類似這次的大區塊留白設計,並以誇張、疑問、懸念、驚奇等手法製造讀者:「這是三小?」的想法,進而引導讀者去細閱那些小小的文字內容。

對比前面的手法,這類型更能有效率的對有興趣的讀者傳達稍微複雜的訊息。我想是因為台灣在這次事件中的複雜地位,很難用那麼簡單的標語一句帶過,才會有這樣的設計。

我的想法

不同種做法有不同的效益在,但其實我是可以想像看到報紙的人,在第一時間一定會認真覺得:「對啊!WHO不行的話,有誰可以幫助呢?」接著就會很仔細的閱讀下面的小文案了!至於我想得對不對,就交給各位自行去判斷囉!

新增段落:載體不同設計方法也不同

另一個常與經驗不足的設計師溝通上很累的地方,就是對於廣告載體的體認不同。以電子商務為例,同一個橫幅廣告會在桌機與手機同時出現,但新手設計師常常會為了桌機畫面好看而去忽略手機版的呈現,導致橫幅在手機上的表現是非常糟糕的。

回到這一次的議題,很多鄉民說字很小看不到一類的言論,其實是建立在聶永真的那張圖是把一張全版報紙縮成一個手機畫面的大小放到臉書上面… 字當然會很小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