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子商務最熱騰騰的新聞就是,諸多大神都有跳出來討論各種原因,客觀因素像是介面、…相信大家都看到爛了,但身為一個從2018就開始罵PCHOME的人,我深深知道擊敗PCHOME的就是PCHOME自己。
PCHOME為什麼是被自己擊倒的?
事實上從蝦皮入台以來,PCHOME介面、搜尋不準的問題就一直在臉書社團、PTT被提及,但在疫情前還是有非常多死忠的支持者。像是我一位朋友我其實花了兩年多的時間跟他說其實MOMO比較好用,但他覺得已經買習慣了所以不換,直到疫情的240H事件被迫上了MOMO買一次後就再也回不去PCHOME了。
從前面提到的就大概可以知道,其實PCHOME最少也有4-5年可以調整這些最被大眾詬病的問題,但其實他們並沒有這樣做,直到240H事件後才開始有看到各種調整,不過調整的步調很緩慢,慢到除了有在別關心的人之外都沒人發現有改了。
延伸閱讀:MOMO參戰!生鮮電商好做嗎?2016-2021生鮮電商變化觀察
補充說明:事實上在240H事件之後,他們的前後台介面跟使用上都有調整,不過幅度非常輕微,連我因為工作需要天天使用都好久之後才注意到,所以感覺得出來非常小心每一步的改變。

越怕改變,就越容易被自己擊敗
疫情一波波來襲,加之快速通膨、戰爭問題,加上網路紅利快速消失,電子商務的經營越來越困難。其實在這幾年的事業衝刺之中,我確實對於”變”這個字有更深的想法。
當企業稍有一點規模之後,很多決策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在人性上反而越害怕改變帶來比現在糟的情況。這種情況在越大間的企業上更為明顯,一方面規模夠大可以撐到被迫改變(或不需改變),所以每次”變”的情況就越緩慢。所以在PCHOME身上遇到的問題,其實是太害怕改變而什麼都沒做(可能實際有做,但沒消費者有感),反而等客戶跑掉了之後才努力修改其實真的也太慢了!
但小店家在面對“變”是沒有選擇的,你不變就是死,結果就是這麼簡單。君不見疫情後多少便當店開了ubereat跟第三方支付,不這麼做就是倒店。但疫情過後我覺得當初跟上的店家反而有機會吃到更大的市場,或是數位化的導入讓成本降低。
與其被革命,不如革自己的命
在拼事業的第一天我就是這樣想,所以永遠在擁抱”變”這個字,與大家共勉之。
至於PCHOME有沒有機會再返榮光?我認為在詹老帶領下非常困難,我不是在質疑他的眼見、領導、分析判斷,主因是他的消費型態不太可能跟現在的網路消費者有共鳴,對現在的消費者理解深度應該不高,推動變革會更加吃力。
相關新聞報導

目睹兩間公司的新創事業的沒落,仍果敢加入第三間新創。
這一次,不退!

目睹兩間公司的新創事業的沒落,仍果敢加入第三間新創。
這一次,不退!